400-678-7831
? WHITE HOUSE,直譯就是“白房子”,但翻譯講求信達雅,故譯作“白宮”。在我看來,一個“宮”字,體現了譯者“總統怎么能住在普通‘白房子’里呢?他應該在‘宮(殿)’里住著啊!”的想法。但美國人對“白宮”的提法很可能并不感冒。總統是什么?在美國人眼里,他不是皇帝,不需要住在“宮(殿)”里。可見,譯者對當地文化并不了解,或者就算了解,但也無法拋下自己心中的“等級觀念”。
這樣翻譯“過度”的例子還有很多。像car,無非就是個“小”汽車,但我們翻譯成“轎車”。一個“轎”字,顯然來源于“轎子”這個詞。在中國的過去,轎子里坐的是“人上人”,抬轎子的是“人下人”,這個“轎”字也表現出一種等級觀念。
像make a speech,無非就是發言而已,不論對象。但在我們部分人的“語言體系”中,使用的辭藻是要視對象而定的:如果對象是一般的下屬或公眾,那就是“發言”,但對象若是領導,那就是“講話”,或“做報告”,或“做指示”。曾經有個單位的處長主持一個會議,他的上級某局長也參加了這個會議,處長本來想說,下面請某某局長“講話”,結果一走神,說成了請某某局長“發言”了,聽眾席上議論紛紛,局長也不高興。關鍵在于,普通下屬也是把這個“發言”作為負面典型當談資的。
不僅僅是自認“權高位重”的領導者自己,在不少“平頭百姓”那里,等級意識也是客觀存在,并且根深蒂固。